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国家级子课题研究—《构建适切每个特殊孩子发展的学校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研究 > 国家级子课题研究—《构建适切每个特殊孩子发展的学校 > 学习资料

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来源:选自《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6期  发布人:教科室  发布时间:2012-01-19  浏览次数:
 

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王力红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专家们认为有以下特点。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主张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其次,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从这些特点看,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身就包含创新的因素。而我们在这里之所以提出创新性校本课程的概念,是因为校本课程开发还包含以下两层意思:一是校本课程开发是我们学校所开展的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我们把校本课程开发定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上。

我们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来,就一直在进行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在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一、开发创新性校本课程的理论依据

创新性校本课程既然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必然要依据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来进行开发研究。

参加全国中小幼创造教育典型经验专题研讨会的专家们提出:创新教育在本质上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一个信念是每一位正常的儿童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造性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性人才。创新教育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理想和导向,其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从本质属性上说,创新教育属于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当今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实践体系的统一体。关于创新教育,国内已有许多专家作出了理论上的阐述。

“创造教育,就是把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教育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不仅注重知识的存量,更加注重知识的增量和流量,注重知识创新、传播及使用,形成知识(存量)——传播与使用(流量及增殖)——创新(增量)——传播与使用(流量及增殖)——创新(增量)的良性循环。即是说,创新教育是指在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教他们“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更应教他们“是怎样”和“是谁”的知识”。

“创造教育,是指在创造型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重在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根据专家们的创新教育理论,我们在开发创新性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力求基于创新教育的理念,来贯彻教育学理论中的知行统一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贯彻德育中的知行统一原则,开发各种道德实践体验活动课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忽视甚至抛弃德育绝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首先考虑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问题。教育学理论中的德育知行统一原则,要求教育者既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又要求学生作出相应的行动,把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贯彻知行统一原则,要求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参加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但不是“理论加实践”“读书加劳动”“学加干”,而是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我们开发各种道德体验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道德体验的各种情境与道德实践的多种机会,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具体目标、计划与安排中有序地展开,以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实践体验的感性材料为基础,防止德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词句。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开发各类选修课和各类兴趣活动课

当代教育学理论认为,人的遗传素质与生长环境的不同,必然会形成人的个性差异,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学生身心发展差异的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智力思维品质和个性心理倾向。这在每个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就是智力水平的不同,才能特长的不同,个性性格的不同与兴趣爱好的不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这种个性差异进行教育教学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原则。我们的各类选修课与各类兴趣活动课就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发的,目的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学得更多一些,使有特长的学生能更充分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使有各种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能在他们所乐意参与的课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开发创新性校本课程的运行机制

()强化德育功能

美国教育家赫钦斯说:“教育的首要和根本的作用就是把人塑造成人,就是培养和发展他的人性。”我国教育家吕型伟则这样说:“人类最大的危险不在核云盖顶,而在于人类心灵的残缺,在于道德的堕落。”教育是一项将人塑造成为人的传大事业,它的重要任务就是抑制人与身俱来的兽性而竭力培育还显得十分脆弱的人性。而人性的程度差异的衡量标准,则永远是一个时代和社会对人类个体的道德要求。这种道德要求,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德育。德育担负着培养人之为人的重任。如果撇开德育去奢谈什么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那将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强化德育功能。

()弘扬学校特色

从总体上看,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都有统一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只能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几乎不可能照顾到各校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性。而且,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也很难满足当今时代丰富多样的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观和办学宗旨,亦即学校要根据具体的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环境以及教育者的办学旨趣确立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根据我校正规正常加特色独创的办学理念,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要努力从创造发明与学科竞赛去凸现我校的特色。

()培养创造精神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蕴蓄着某种创造潜能,人在青少年时期,正是这种创造潜能最活跃的涌动期,好奇心、敏感性、跃跃欲试的勇气即其最明显的体现。但是,好奇心易在日复一日的司空见惯后丢失,敏感性易在烦琐芜杂的日常生活中麻木,而跃跃欲试的勇气则易在杰出人物的伟大发明创造的光辉照耀下消亡。许多人的创造潜能就是这样被沉埋于心底,长期尘封甚至霉烂掉了。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应该注重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维护其敏感性,鼓励其敢试的勇气,使学生产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渴望,形成对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需要,并具备“我行”“我必行”“我能创造”“我必创造”的信念。

()注重实践体验校本课程要克服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的状况,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自主选择探究。它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予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以广阔空间。这样,才会使学生自己寻找问题,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培养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必须兼顾学生的兴趣特长与个性,同时要考虑某些活动课程能得以实施的场地与设施。

()建构开放体系

社会在发展变化,学校在发展变化,办学条件也在发展变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当然要遵循这些发展变化,不能一经开发,就一成不变,固守袭用,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而不闻不问社会世事的春夏秋冬。尤其是我们今天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社会中,我们更要睁大眼睛,密切关注社会的各种变化,让这些变化及时地反映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之中。因此,校本课程开发体系,应该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封闭性的。

()考虑学生负担校本课程不能开发多少就开设多少,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不然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导致开发结果与开发初衷的南辕北辙。这就要求我们恰当地处理好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整个高中课程三年共计3195课时,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板块构成。其中占总课时90.1%的学科类课程又分为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方式。必修课程占总课时的62.4%,限定选修课程占总课时的12.2%18.7%,任意选修课程占总课时的9%15.5%,活动课程占总课时的9.9%。这些比例就是我们开设校本课程数量上的一个度,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住这个度。

根据上述6个方面的考虑,我们建立了图示如下的创新性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运行机制:

 

目标定位:体现学校特色·提高学生素质

条件分析:教师能力·学生实际·场地提供·社会变化     

课程开发:选择课类·确定内容·探讨方式

反馈                 

实施过程:培训教师·编写教材·制定方案·操作实施

评估内容:道德素养·兴趣培养·特长发挥·潜能挖掘

 

三、创新性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重要环节

()明确目标

创造发明活动课的开发,不仅仅是把它作为对我校劳技课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即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一个必要途径;德育实践体验课的开发,要基于大德育的理念,着眼于使每一个学生的道德修养都能有切实的提高;各类兴趣活动课的开发,既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既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已有的特长,又要寻找和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与优势并加以培养,使之成为新的特长;学科类任意选修课的开发,不仅要巩固和扩充学生从必修课中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要努力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成为某些学科中的尖子。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走向成功。

(二) 落实教师

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有特长的教师。我们首先根据原有的师资力量,将开发与实施的任务都具体落实到优秀骨干教师身上。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德育高级教师商伯逊老师负责开发与实施德育实践体验活动课;省级教坛新秀、全国优秀教师黄林负责创造发明活动课的开发与实施;省教坛新秀吕吉尔等优秀教师负责各类选修课与兴趣活动课的开发与实施。此外,学校还授权各负责老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自行决定聘请校外的专家学者来校开讲座和作指导。但是,教师的创新意识和高素质并不都是现成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也并不是仅靠少数骨干教师就能完成的。因此,我们还长期开展对全校教师的校本培训,不仅使全校教师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使骨干教师的特长优势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使开发创新性校本课程的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得以落实。

(三)确定场地

许多活动课的实施需要配备专用设施的特殊场地,如果没有特殊的场地,许多活动课就只能停留在设想中而无法切实开展。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校开发与实施创造发明活动课程之初,我们就在老校园内专门设置了一幢劳技发明活动楼,并在其中设钳工实验室、制图室、作品制作室、作品陈列室;在实验大楼设配有无线电技术专用教室摄影暗室;此外,还提供校园花圃、农场和科教实验厂等活动场所。2000年学校搬迁后,我们在新校区内的科技馆、体艺中心等建筑设施中,为许多活动课的开展提供了设施现代化的场所。

(四)联系社会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不能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相脱离的。当地的社会环境中蕴含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丰富资源,并且也能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各种有效的途径。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一直积极主动地与当地社会进行联系。如在老校区时,学校与所在地附近的城东派出所联合,对学生进行法制与法治教育。派出所的警官经常应邀为学生作讲座,以许多活生生的案件事例,教育学生要知法和守法。这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还有如与社区联系方面,则是通过组织学生到社区任职、开展义务劳动、提供文艺服务等多种形式,与社区形成紧密型结合,使社区成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的窗口,从而为促进学生对社会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变,开辟了新的途径。

(五)   编写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将成功的经验积累起来并已形成比较科学的体系和实践内容,以教材的形式反映出来,以便作进一步开发与实施的参考并有利于推广。创造发明活动课是我校开发最早,成果也最为显著的课程,因此,我们关于这一课程的教材编写也开展得最早,至今已编写并公开出版了《创造发明基础》《中学生发明基础》与《青少年发明创造简明教程》等三本教材。关于德育实践体验课程,我们已编写成《在新世纪闪光》的小册子,虽未公开出版,却成了我校不断开发与实施德育实践体验课程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成了许多兄弟学校开展同类课程有益的参考材料。

(六)   开展评估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探索性的实践研究过程,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性并存。因此,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估:哪些开发成功了,哪些失败了。成功了的也还要看看需要作哪些改进和完善,以求取得更大的成功;失败了的则要寻找其原因,看看是开发的条件尚未具备,还是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以决定暂停实施还是在作改进后继续实施,而这一切都要通过开展评估来完成。我们开展的评估工作,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既重视各类特长生和尖子生的数量与质量,也重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情况。

四、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种类

我们学校实际研究开发的创新性校本课程共分选修课与活动课两大类,这两大类主要有以下一些具体科目。

()主要选修科目

1.语文科:《诗经》讲座,先秦散文简介,唐诗宋词欣赏,明清小说欣赏,美学讲座。2.数学科:二次曲线与天体运行,数学提高课,数学的应用,动手的数学,趣味数学。

3.英语科:新昌旅游英语,英语电影欣赏,英语国家概况,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异同,英语的变迁,英语词语趣谈。

4.物理科:物理提高课,物理与家用电器,物理学史讲座。

5.化学科:化学尖子生的培养,化学与社会,家庭小实验,环境保护常识,化学史讲座。

6.生物科:花木栽培技术,珍稀植物资源调查和繁殖,制作动物剥制标本。

7.政治科:身边的法,身边的经济学,人口理论教育,国际国内形势讲座。

8.历史科:新昌乡土史,浙江近代经济史,台湾历史,香港历史,中国书法史。

9.地理科:气象观测,天象观测,旅游地理,新昌地理。

10.计算机科:INTERNET的基础知识,WINDOWS98,EXCEL的使用,VB编程。

11.体育科:小型运动竞赛的组织,休闲体育,男子健美锻炼,篮球规则及裁判员培训,形体训练。

12.音乐科:音乐会,校园集体舞比赛,收集和整理乡土音乐,常用器乐保养及维修讲座,舞蹈艺术鉴赏讲座,合唱训练,音乐讲座。

13.美术科:素描实践课,色彩实践课,传统中国画基本技法,新昌的石窟造像艺术,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14.劳技科:思维训练,创造发明。

()主要活动科目

1.学会做人系列:点燃思想一盏灯活动,参观校外德育基地,孝敬父母活动,组织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培训活动,日常行为规范督察活动,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法制教育活动,寻找闪光者的足迹,成人教育系列活动,青春期教育活动,礼仪教育活动,形象教育活动。

2.学会学习系列:学习计划制定活动,学习常规培训活动,学习经验交流活动,一对一帮教活动,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学会说英语活动,语文实验室活动,越新文学社活动,学生通讯社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文献检索活动,优秀笔记展评活动,优秀作业展评活动,智力游戏竞赛活动,汇编错题集活动,学生自编习题自命试题活动,勤学标兵表彰活动,学习总结交流活动。

3.学会创造系列:创造发明讲座,科技情报室活动,发明作品制作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创造发明比赛活动,参观考察活动,小发明研讨会,假期发明构想活动。                  

 4学会适应系列:始业教育活动,军事训练活动,勤工俭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寝室美化大奖赛,自我保护演练活动,急救常识培训,抗挫折训练活动,野外生存训练,今日我当家活动,到农村认个家活动。

5.学会管理系列:优良校风班风代代传活动,值日值周班长活动,值周班活动,团员评议活动,双推双考活动,校园保洁活动,我为学校献计献策活动,学生评教活动,假期护校活动,学生校长活动,承办体艺节活动。

学校所开发的各门选修课与活动课,我们都拟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每门选修课都有明确的开课目的、具体的课程内容与开课方式,每项活动课也都有明确的活动目的与可操作的活动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案详见即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擦亮未来的星空》一书的第三章。

五、实施创新性校本课程的成效

()德育工作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可以从我们学校获得的下述省级以上集体和个人荣誉中得到充分的反映:浙江省文明单位(199410),首届“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一等奖(19952),全国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奖给当时的校长陈国阳,19958),浙江省先进基层党校(199712),浙江省行风建设先进集体(19983),浙江省先进团委(19955,19985),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007)

()创造教育

截至19999,我校学生共提出发明构想方案50000多个,创造发明作品在县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奖1500多项次,获省级奖132项次,获全国级奖39项次,获国际奖3项次,有两件作品被送到国外展出。学生的创造发明作品中有16项获得了国家专利。学校因创造教育而获得的集体荣誉主要有: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19966),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199811),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199812)。此外,我校开展的“中学劳技教育和创造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与研究”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99810)。“创造教育中学劳技教育整体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教学成果通过国家级鉴定(199811)

(三)学科教学

各门文化课的省会考成绩一届比一届好,高考升学率更是连年创佳绩。多年来每年计划内招收的学生97%以上升入大学,即使是每年招收的100余名自费生,尽管他们在初中升学考试的成绩都在学校录取线以下,但他们中每年都有60%以上的学生考上大学。在最近八年中,几乎每年都有我校考生的理科高考总分进入全省前10名以内,并从学校走出了六名绍兴市高考状元,其中一名为省理科状元。

竞赛也由“弱项”变为“强项”,19952000年这短短的几年中,我们这样一所山区小县的中学里,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竞赛中,39人获一等奖,105人获二、三等奖,其中有两名学生分获1997年的全国数学联赛浙江赛区总分第一名和2000年的全国化学联赛浙江赛区总分第一名。19972000,学校三次获得省数学学会颁发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团体优胜奖,两次获省化学学会颁发的全国奥林匹克化学联赛集体优胜奖。在2000年的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我校学生夺取了整个绍兴市惟一的一个一等奖。

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1997年由省教委、省公安厅等举行的省中学生《热爱生活远离毒品》录像观后感征文比赛活动中,我校获全省集体、个人第一名。在1999年一年中,120篇学生文学作品在县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59篇征文、21篇小论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在我校校园内,每年都能涌现出一大批特长生,如体育尖子、校园歌星、舞蹈新秀、文学新苗、演讲英才、小发明家、书画之星及具有节目主持、器乐演奏、摄影、编导等特殊专长的人才。这些特长生受到了各类高等院校及社会各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我们学校这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也赢得了新闻媒体的特别关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等新闻单位都报道了新昌中学的成功经验。特别是1999624的浙江教育报、199979的光明日报、200043的德育报和2000623的浙江日报,均分别在头版或头版头条刊发了介绍新昌中学教育成效的长篇通讯。

 

 

 

选自《课程·教材·教法》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