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校级培智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研究 > 校级培智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 学习资料

培智学校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曹锡钰  发布时间:2020-09-08  浏览次数:

融合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弹性特点的教育,面向所有儿童,不因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将任何学生拒之门外。《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参照和借鉴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生活语文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将生活作为核心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得学生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合格公民素质,为日后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融合教育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有效性概述

融合教育的开放性和弹性决定了教师要接纳所有学生,善于发现、欣赏学生的优势与潜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并尊重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与学生共同建构融合教育教室文化,同时更要成为一名研究型学习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不断调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生活语文是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对于与生活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掌握,将生活化需求作为核心目标,统一补偿缺陷以及传授知识,对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但目前笔者所在省份现状是在特殊儿童教育的过程当中,基本能够在养护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差异,实现个别化教育,但教学的有效性也因为各种因素呈现出差距,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培智学校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处理教材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智力障碍学生由于大脑发育迟缓,普遍存在着感知、理解能力弱的特点,对语文课本上描述的内容很难感同身受。因此实现教学生活化的语文课堂,首先要做的就是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内容。现行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多数都是立足于当前生活的,在面对教材内容的时候,如果直接告知学生或者描述讲解给学生什么是生活,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难以让学生掌握基础和必备的语文知识。教师应该进一步挖掘教材,寻找到学生接受的切入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探寻和感受生活中来自语文教学中的美。例如在学习语文教材《春天来了》一课时,教材中描述的再多美好,也只是停留在书面的文字,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踏青,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拓展到认识春天的各种景物、植物并说出它们的名字、了解它们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将生活场景真实再现给学生,在生活中带领学生们一起发现大自然之美。

2.教学过程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存在中度智力障碍的学生在认知和思考问题方面存在障碍,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来强化他们的形象思维,让学生获得对事物和知识的正确认知和理解。为关注不同障碍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标准》的设计体现了弹性和灵活性,课程设计了两种目标:一是一般性(基础性)目标,为所有培智学校学生设计;二是选择性目标,是根据学生的潜能开发需要而设计的弹性课程目标。选择性目标的设计为学生学习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皆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课程目标和教育要求,尝试为学生进行生活场景的再现。例如在学习《春天来了》一课后,学生领略了室外的美丽春光,教师带学生们回到课堂后应趁热打铁地感受课本中句子的温度。让大部分学生学会朗读课文的词语和句子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植物,如:小草、小花、柳树等,并附上相关的诗词、儿歌或短文,在与学生分享这些素材时引申出对生命、生活的理解。通过类似角色扮演的形式,鼓励学生将语文学科的对话性、交流性、人文性场景再现,体味文章中角色所经历的事情以及心理的发展等,帮助学生观察生活、体味生活、感受生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实现教学的进一步突破及创新。

3.社会实践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与其说是教学生读书识字,不如说更多的关注语文学科蕴含的人文性,生活语文课程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距离。教师应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生活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当中获得的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用于解决生活当中的相同或相似问题,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拓展语文学习的生活领域和空间,增加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使家长成为学生走出校园与外界接触的桥梁,实现家校合作、家校互动。例如在學习完《春天来了》一课后,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公园去寻找春天,这些情感获得和感知是教材所传授不了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生活化时,应该遵从力求让每一项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能为学生带来生活体验和经验积累的原则,将学生引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