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区级课题“提高智障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研究 > 区级课题“提高智障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 > 学习资料

强化语言训练,发展智障儿童思维

来源:原创  发布人:李亚华  发布时间:2018-06-15  浏览次数:

强化语言训练,发展智障儿童思维

陈文俊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441050)

摘要  文章就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旨在阐述对智障儿童的教育, 不要片面地强调技能训练, 而要在智障儿童心理发展的一定阶段, 强化语言训练, 发展其潜在的思维。

关键词  强化 训练 发展 思维

  在目前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 都忽视了对智障儿童语言训练的探讨, 致使没有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智障儿童的思维潜力, 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没有达到应达到的水平, 这不能不引起国内外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所谓智障儿童, 指的是身心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或障碍的儿童, 顾名思义, 他们的智力水平明显地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智力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 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吉尔福认为人类的智力有一百二十个因子。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成份, 智力落后,主要表现在思维活动落后上。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它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 以知识经验为中介, 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没有语言, 就没有思维, 因为我们知道, 作为思维中介的知识, 大部分是间接获得的, 即前人用语言把知识教给儿童, 扩大了儿童的知识、概念和范围, 使儿童用这些概念和知识来思维, 为了巩固地掌握这些知识, 儿童必须有足够数量的表象。借助于语言得到的这些知识, 大大地扩大了儿童在个人生活中所掌握的表象的范围。完整地掌握语言, 是掌握这些概念和知识的必要条件, 没有语言就无法谈论获得间接知识。智障儿童光靠感知觉获得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 事物表象十分贫乏, 尤其是语言发展水平相当低, 这些就使得他们的思维发展缺少牢固的基础。从理论上看, 一个人的语言发展和其潜在的智力应保持一种关系:在一定区间里, 语言的发展和智力的发展是成正比的, 也就是说, 在一定范围内, 语言越发达, 作为智力核心的思维也就越发达;反之, 语言不发展, 那么, 思维也就受到了限制。智障儿童和一般人一样, 其智力可能有两种成份, 即潜在的力和展露的智力。人们往往只注意了智障儿童展露的智力, 而其潜在的智力有多大, 我们并没有过多地去考虑。智障儿童展露给我们的语言发展速度缓慢, 词汇贫乏, 词义掌握不好, 语言简单, 语言表情变化差等这些特点, 都会使我们产生一种误解:智障儿童思维有毛病, 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收效甚微,不现实, 应把教育训练重点放在见效快而实用的项目上, 即采用走捷径的方法, 在短的时间内, 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美国、日本和台湾为智障儿童制定的教育目标中,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殊不知, 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是要建立在一定思维水平基础上的, 而语言和思维又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知道, 由于智障儿童的大脑正常发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造成了心理活动各方面的障碍, 引起智力在普通水平以下和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困难。但是, 他们的心理客观上还是向前发展着, 只是在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上没有正常儿童那样快、那样高罢了。在智障儿童还没有比较好的掌握思维的工具(语言)时就过早地对他们进行技能训练而忽视对其进行语言训练, 结果是没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智障儿童潜在的智力, 其思维受到了限制。这样, 即使他们在短期内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 也是机械的, 就像教师教会了一个智障儿童着火了就要用水浇灭, 而他却不知道冬天里雪也可以灭火一样, 这样的教育结果是失败的。

二、当然, 并不是说对智障儿童进行生活技能训练不重要。从智障儿童受教育的整个过程

, 重点应放在基本技能的训练上, 为其今后能在社会上独立和半独立地生活创造条件。因为智障儿童毕竟和正常儿童不一样, 要想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成就, 那是不可能的。强调对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也就是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生活基本技能, 问题在于什么时候强化语言训练, 什么时候加强技能训练。理论上,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当智障儿童语言发展和其潜在的智力保持一种“度” 的关系时, 我们就应该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在这之前,智障儿童的教育目标重点应放在语言的训练上。当然,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 一个智力落后儿童潜在的智力有多大, 我们无法准确地从量上去把握, 也就是很难准确地找到“度” , 我们的

做法往往是, 创设一种情境, 让他们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那么怎样创设一种最少受限制的环境呢? 笔者认为,在智障儿童有限地接受特殊学校教育的期限

, 低年级, 其教育的目标重点应放在语言的训练上, 同时进行一定的个人生活自理技能训练;到了中年级, 语言训练与技能训练并重, 这种技能主要是社会适应性技能;而高年级, 其教育目标重点应是技能训练, 这种技能主要是职业技能, 特殊教育工作者可根据这一原则制定出相应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我国智障儿童学校(), 在课程的设置上,还很不科学, 工具性学科占的比重又太大, 体现不出特殊学校的教学特点。从武汉、上海二市智障儿童的教学计划(见表1 、表2 , 均为讨论稿)中我们可以看到, 语文占课时最多, 比重最大。单看语言训练(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训练), 语文(即笔者文中的“语言”)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重, 武汉为35 .69 %, 上海为34 %;而且, 语文课时随着年级的增高并没有减少。不仅如此, 就语文课本身而言, 教材的内容选择及其内部结构安排上, 也存在不少问题, 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偏高,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训练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笔者也考察了北京几所培智学校, 同样也存在着类似问题。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课程设置, 学生的技能得不到提高, 将来必定影响智障儿童在社会上独立和半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是我们特教工作者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三、对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重点应放在中年级前这段时间, 而且在这段时间里, 训练实施愈早愈好。智障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与正常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基本一致, 但在智障儿童心理发展的矛盾运动基本规律中, 外因却显得特别重要, 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 一般来说, 发育正常的儿童在入学前已基本掌握了口头语言交际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的比较准确、丰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各种需要和意图。对于智障儿童来说, 掌握这一工具就显得困难多了。一般来说, 智障儿童到了入学时, 他们的口头语言交际能力只达到发育正常儿童三至四岁的水平。为此, 我们不得不采用特殊的训练方式:强化语言训练。强化语言训练, 不等于强制语言训练。强制容易造成孩子不肯再讲某些语言了, 这样不但得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而且还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 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强化语言训练, 就是指发挥多种感官的刺激作用, 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活动, 综合动作与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一方面使他们学到的词汇都有表象基础, 另一方面, 使他们获得的表象都能用词语固定下来。克服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脱节的现象。具体地讲就是, 根据智障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以生活场所为中心, 一切从孩子的需要出发, 充分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开

展多种多样, 生动活泼的活动, 丰富他们的生活, 扩大他们的眼界、充分利用其无意注意,

长知识, 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创造一种鼓励气氛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儿童敢于提问题, 敢于寻求帮助, 给他们更多的交往机会, 发展他们与儿童及成人之间的交往能力。笔者认为在此以前, 首先应该改变培智学校的语文教材内容偏高及其内部结构不合理现状, 必须优先发展的智障儿童的口头语言, 然后发展其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 书面语言是一种高级能力。掌握书面语言必须具有一定的口头语言作为基础。因此, 在儿童入学初期不必急于发展其书面语言。笔者建议重编语文教材, 在一、二册应完全安排口头语言训练的课程, 暂不涉及阅读和书写。三、四册适当地安排一些阅读和书写, 作为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一个过渡阶段。在发展口头语言的时候, 要先训练对话语言, 后训练独白语言我们知道, 对话语言和独白语言是口头语言的两种主要表达形式, 对话语言用于交谈, 独白语言用于发言。独白语言较之于对话语言, 在选择词汇, 组织内容完整性与连贯性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因此, 笔者建议在语言训练的高级阶段, 注意发展儿童的独白语言形式, 而在初级阶段则应使其对话语言形式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中级阶段完成两种形式的过渡。我们在进行语言训练的时候, 应该首先矫正智障儿童的语言障碍。如果学生语言上有障碍, 语言训练的过程就很难顺利完成。因此, 首先要尽可能排除其语言障碍问题,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笔者建议, 设立“语言教室” 。“语言教室”不是一种课程, 不能代替语文课或语言训练, 但它们之间有联系, 它是一个常设部门, 负责解决智障儿童语言训练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它是培智学校一大特色, 这里有专门的训练设备, 有具备语言学、语言病理学、语言发展障碍、幼儿心理等方面的

学识和一定训练经验的老师;这里为每一个需要接受矫正语言障碍的学生制定一份单独的训

练课程计划, 这些孩子在各个班级里继续跟大家一起上课, 只有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内, 才到

“语言教室” 接受特别训练。就是说, 所有的教育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中间, 有一部分学生在语言训练方面有更特殊的需要, 这一部分学生可以到“语言教室”里来。这里根据其情况进行个别训练, 效果比在班级里好得多。以上是有关强化语言训练要注意到的几个问题, 其中的很多问题还需要进行专题讨论, 那是本文所不能完成的。当然, 强化语言训练, 必须是教师(不只是语文老师, 其他教师都有训练智障儿童语言的职责)、家长及社会共同协作, 使孩子学到的词语在生活中能经常出现, 教他们把学到的新词应用到生活交往过程中, 使他们知道说什么和如何说, 培养他们一定的泛化语言的能力, 变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当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其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有了发展, 这样他们就会在不同的场所运用通过训练而掌握的基本技能, 社会适应能力将明显地得到改善。

总之, 智障儿童的智力, 客观上是存在着一定潜力的, 作为一个特教工作者, 对这一潜力挖

掘的程度如何, 与对其强化语言训练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发展, 一是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

思维发展, 提高他们对客观事物的概括能力;二是可以加强智障儿童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如果

我们不重视智障儿童的早期语言训练, 过早的强调技能训练, 那么, 就是剥夺了智障儿童发展的机会;或者, 片面的强调语言训练, 而忽视了技能训练那么又会影响智障儿童参与社会的适应能力。只有根据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施教, 方能使智障儿童最大限度地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 ] 鲁宾什坦著, 朴永馨译:《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 , 114 -149

2  [ ] 丹尼尔·P·哈拉汉, 詹姆斯·M·考夫曼著, 高卓、张保华译:《异常儿童特殊教育概论》, 华夏出版社, 1992 , 152 -190

3  [ ] 柯克、加拉赫著, 汤盛钦、银春铭译:《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9 , 155 -188

4  茅于燕、王书荃主编:《弱智儿童的早期干预》, 华夏出版社, 1994 , 144 -153

5  赵树铎主编:《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法》, 华夏出版社, 1994 , 127 -139

6  朴永馨等编著:《缺陷儿童心理》, 科学出版社, 1987 , 151 -165

7  徐云等编著:《弱智儿童教学与训练方法》,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5 , 150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