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学术论文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研究 > 学术论文
栏目导航

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的研究

来源:原创  发布人:薛建方  发布时间:2011-05-10  浏览次数:
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的研究
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薛建方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试用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管理体制,随着课程管理体制的改变,学校承担着开发课程的职责和任务。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从而以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学校自身特点的个性化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需要,为满足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服务,必须与学校办学特色紧密结合。本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发展目标、开发的策略研究及评价的体系展开剖析,提供一个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思路,以飧读者。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 发展目标  策略
所谓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或学校本位课程,是学校在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为发展学生个性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在对本校学生发展需要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自主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课程。[1] 校本课程是以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学校自身特点的个性化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需要,为促进师生发展服务,必须与学校办学特色紧密结合。
武进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具有三十多年发展历史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坚持 “质量兴校、科研兴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学校根据特殊学生的实际,在总结历史和现实的教育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个别化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创新办学模式、优化管理策略、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高度重视校本课程建设在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办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坚持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另一方面,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把办学特色渗透到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过程之中。下面结合我校多年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经验,围绕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目标、策略的研究等方面进行如下阐述。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分析
首先,我校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的基础和经验。我校已经有10多年开设校本课程的经验,却取得了不少成果。我校从2005年2月又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到现在已有250名学生参加实践,参与课题指导的教师共有29人。在三年多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师生的研究能力与课程开发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多篇研究论文在省、市区获奖。研究性学习课题还获常州市级课题评比一等奖。
其次,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知识体系仍旧,教学方法传统落后,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聋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基于上述原因,学校迫切需要一些校本教材来支撑,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掌握一技之长,为这些特殊学生自立于社会奠定基础。
再次,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教书匠”到“研究者”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总目标:尊重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学校文化特色。具体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发展目标
发展聋生个性,激发聋生潜能,拓展聋生知识面,培养聋生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一枝之长的社会劳动者。
2、教师发展目标
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课程意识和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发挥个性特长,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教师水平整体提高。
3、学校发展目标
在扎实、稳步推进校本课程的基础上,逐步总结提炼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评价机制,从而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重视校本课程实施策略研究,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团队协同努力的结果,即校长、教师、学生及相关专业人士民主参与的过程,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机构作保障,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1、领导重视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为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校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亲自参与,负责全面协调,教导处具体负责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确立校本课程主题,组织教师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阶段性开发目标。定期组织教师交流、修订方案,达成共识,从而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落到实处。让全体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感受到“三有一心”,即有领导、有主题、有评价,从而增强开发工作的自信心。
    2、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层面教师的参与,全员通力合作。教师应将各种教学活动中的经验、教学感悟及学生学习的需求不断总结,努力地探索,形成一定的文字材料或校本课程素材。另外,在修订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有时可征求一些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的意见参与其中,使之校本课程更加完善。
校本课程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在这个共同体中,任何一方都可以就课程中的某一问题与他人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大家都有权对课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最终达成一个为大家都能接受的课程方案。
   (二)加强师资校本培训
    校本课程开发者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校外相关的专家等方方面面的人员的参与,其中教师是主要力量。教师对课程开发的意识、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为此,我校特别注重对教师开展培训。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校外专业机构的校本培训活动,从而提升教师编制校本课程的能力。如: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开展的专题讲座、各种竞赛活动,要求青年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开展校内培训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校本知识培训,开展各种研讨活动,通过活动激发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兴趣和愿望,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如:去年我校教师在编制手工、烹饪、健康等校本教材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导处和教研室及时组织教师进行文字的编排、图片处理、信息的搜集、课程的整合等知识的系列培训,确保了校本课程编制的顺利完成。同时,通过校本培训,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前进。
   (三)满足学生需求,彰显校本课程特色
    形成校本课程自身的特色,发挥校本课程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需求分析。所谓需求分析,是指在设计、编制校本课程的活动之前,由学校组织教师对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需求开展调查研究,以确定校本课程的项目及其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因此,需求分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环节,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校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地发现聋生由于从小失听,信息闭塞,缺乏母语的训练,不能和正常人交流,进学校后虽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但词汇贫乏,语法基础差,写作行文凌乱,句意表述不清,倒装句较多。分析上述原因,我校教师认为,要改变上述情况,办法之一就是要多读多练,即加强阅读,丰富词汇量。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校专门成立了“美文诵读”校本教材编写小组,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别编写了上、下册,内容有名作欣赏、童话故事、名人名言、学生习作、古诗博览等篇目,每篇文章后还增加了不同形式的练习,供学生课外阅读和练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使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成为了我校校本教材的一大特色。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职业技术的教育。为此,我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得到,培养聋生具有一技之长,使聋生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强者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本着“背着书包进校,怀揣一门技术出校”的宗旨,我校开设了“油画”职业技术教育基地,专门开设“油画”职技课,没有教材我们自己编,没有教师,我们专门从湖南高薪聘请油画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大部分聋生已基本掌握了油画绘画技术,他们的作品被饭店和宾馆订购一空,为今后立足社会、自谋生路奠定了基础,成为我校特色办学的有一亮点。
(四)、完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校的教育评价
为改进和完善学校课程教学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不仅关注校本课程编写效果,还十分重视评价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1)、教师评价。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也是校本课程的管理者与评价者。
因此,教师应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正视自己对实施校本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学会对课程的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在反思后能对校本课程进行修改、重组,从而使校本课程日趋完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应从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能力、教学方法及实施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正确而有公正性的评价。从而激发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情,通过评价与反思,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学生评价。学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直接感受者。所以,学生对校本课程评价最为直观、权威。其实学生对校本课程评价,一方面表现在对课程的选修,如果学生对此校本课程不喜欢,会作出放弃选择。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参与度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行为反应来作出判断。作为教师,我们应重视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评价,经常请学生代表开一些座谈会,倾听学生的学习意见,也可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便及时对课程设计方案及教学方法作出调整,从而发挥校本课程最大的作用。
学校将不断注重评价方法手段的更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师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记录与评价系统、教学情况考评系统、学生素质测评系统等,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我校已初具规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进一步高涨,一批适合特殊学生的校本课程芸芸而生,学生受到了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评价方式的影响,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精神品质得到了熏陶。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校本课程特色化的研究,开发出更多、更受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办出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特色学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
[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4]、付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广州教育出版社,2005年
[5]、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