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学术论文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研究 > 学术论文
栏目导航

善用多媒体,为聋校低年级语文课堂插上彩翼

来源:原创  发布人:王珍  发布时间:2011-04-15  浏览次数:
善用多媒体,为聋校低年级语文课堂插上彩翼
耳聋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造成他们的视觉功能长于听觉功能,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发展较慢,低年级的聋生表现更为突出。如果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就能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使语文教学变得更直观,更形象,也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一、善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多媒体技术能把图像、色彩、动画、文字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能让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完整的表象。在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在事物的大小、远近、虚实、快慢、动静、繁简之间进行转换,有利于再现语文教材中的有关形象,以提高感知成效,正确认识事物,激起多彩的情感。
1、化静为动,生动悟意
在聋校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看图学词识字是教学重点。对于静止的实物,图能较准确地向学生展示其义,学生也能很好地理解,但对于要表达“做什么”等词语的意思时,图却不能很准确地表达。那我们就可采用多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词义。
如在教学“做工”这一词语时,教材上只出示了一幅图,图上有两个工人在机床边劳动。这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词,如果就利用这幅图让学生理解词义,学生必然不能做到。假使有些聪明的学生理解了,那也是狭义上的理解。为此,我们可以去拍摄各种工厂里的工人们做工时的情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明白工人们的做工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吃的饼干等的食物是由食品厂的工人做工得来的;我们穿的衣服是由服装厂的工人做工得来的等等。这样无须老师再赘述,“做工”一词的意思便一目了然,同时,学生还从广义上理解了“做工”。
此外,在学词识字的字形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形近字相混淆的现象。针对此现象,我们也可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来进行教学。如“他”“地”这类偏旁不同的形近字,我就把它们归类,然后设计了让偏旁闪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区分这些字。这样不仅巧妙地帮助学生记住了这些形近字,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2、化难为易,巧解难点
多媒体技术能把图像、色彩、动画、文字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示可减缓学生学习的坡度,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中难点。
在教学j q x 与ü相拼时,ü的两点要省略,这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耳聋学生基本上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以至有些学生到了中高年级还不能记住这个省略规则,常常把ü读成u。于是,我就用多媒体设计了一幅动画,巧用各种颜色把jqx装扮了一番,向屏幕上缓缓走来。这时,从对面急急忙忙跑来了一个小ü,一不小心撞到了jqx的身上,结果小ü这个冒失鬼把自己的眼镜给碰掉了。学生看后哈哈大笑,忙说:“小ü的眼镜没了,小ü的眼镜没了!”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小ü碰到了jqx,把眼镜给碰丢了。学生在笑声中记住了这个省略规则。这里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在认知上建立了一个台阶,降低了认知上的难度,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化少为多,获取信息
多媒体不仅超越和扩展了文字教材的内涵,而且突破了时空的界限,还能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尽可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低年级聋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拓宽了智力背景。
例如在教学《春天来了》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所描述的春天的景象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教师就根据这段文字选用一组录像,让学生饱览了春天的美景。根据录像输出的信息,教学中安排了一次说话练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感知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以消化吸收了新的知识。学生在练习时相互启发、补充,说出了课文中没有的景象。如:春天,桃花开了,小草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鸟在树上唱歌……
二、善用多媒体,发展智能
多媒体使语文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和发展。先进的视听手段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巩固,观察、思维、想象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新问题能力,促进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
1、提供凭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他们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欲望,教师应充分发掘、激发这种欲望。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性强、感染力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能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积极性。
在教《老山羊请客》时,我就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上课开始,我播放一只从画面一侧蹦蹦跳跳上场的老山羊,学生一下就被画面中憨态可掬的老山羊吸引住了,眼睛瞪得大大的,不知下一步画面上还会“蹦”出些什么来。这时我导出了问题,请问同学们:你们认识画面上的动物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争着进行回答。然后我顺势引导,你们知道今天老山羊打扮得这么漂亮要干什么吗?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激起,这就为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学生有了获取知识的欲望时,就会激起有意注意,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这是引导学生自主地探求方法,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最好时机。此时,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既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品质,又增强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
如上面所提的我在《老山羊请客》教学中,当学生通过我的激趣导入,有了学习欲望时,我就鼓励学生打开课本,探求老山羊今天要做什么?显而易见,学生一读课文便知是老山羊请客。那老山羊请客,它请了谁?客人们表现怎样?最后怎样?这些都是学生需进一步探知的内容。这时,我就用准备好的课件,播放了老山羊请客的经过。让学生边看边读课文,当学生观察到画面上小动物们都紧锁眉头不吃时,学生卡住了。我便抓住时机,指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从自主探究中得到答案。原来是老山羊摆错了食物,小动物们不喜欢吃。那老山羊怎么办呢?此时再更进一层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老山羊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客人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来了。”这个办法是什么呢?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直到得到答案—老山羊给客人们换食物。最后指导学生点击鼠标给小动物换食物。通过让学生上电脑操作,不仅使学生增强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利用视觉补偿,发展语言思维
任何形象都需要用语言加以说明。语言和思维紧密联系,是一个整体。而聋生由于有耳不能听,导致语言发展迟缓,其思维发展也受其影响。借助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聋生的视觉功能,在发展聋生语言和思维的统一轨道上下功夫,能收到显著成效。例如教学语言训练第六册第三课时,教学中可用多媒体把学生带领到丰收的果园,让学生有更直观、形象的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仿照课文说句子就更容易了。果园里种着许多果树,有苹果树、梨树、柿子树……到了秋天,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叔叔、阿姨都在果园里摘果子。教学中,多媒体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功能,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上积极进行。
三、善用多媒体,陶冶情操
多媒体教学具有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能够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和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取知识的营养,获得了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赢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1、赏析动画,感受美
在审美阅读中,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认知障碍。因此,教学时善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目观其形、耳闻其声,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例如《到海边去》一课,若单凭语言文字和课文插图,学生很难领会海浪声和海的广阔壮丽。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对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捕捉、剪辑,制成课件。对于生活在内地,从未见过海的聋生来说,这壮观的景象及汹涌澎湃的海浪声,一下子就把他们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尽情地欣赏美丽的大海,让学生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这里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使学文与审美达到了统一。
2、再现生活,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模拟,能创设立体的教学情境,再现教材的意境和形象,能激发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他们输送更多的积极情感的“养分”,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得到情操陶冶。如教学《莹莹长大了》一课,教师可把教材内容在课前用DV拍下来。上课时,先让学生说说星期天你在家帮爸爸妈妈做了什么,然后再看DV中的莹莹,星期天她做了什么。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为什么说莹莹长大了,懂事了。这样就能使学生可学可做,让学生从中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中。它们将以各自的优点弥补着传统教学的不足,使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更为多样化,趣味化,变得生动活跃,轻松愉快,不断优化聋校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