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学术论文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 课题列表 > 课题研究 > 学术论文
栏目导航

用两种计算方法教学"二十以内退位减法"效果的比较研究

来源:原创  发布人:武进特殊教育学校    发布时间:2009-11-26  浏览次数:
 用两种计算方法教学"二十以内退位减法"效果的比较研究

               武进特殊教育学校     梅建青

摘要:聋校一年级数学教材中的“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人教版是让耳聋学生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学习的,而上海版的教材是让耳聋学生用“拆十法”学习的。孰优孰劣?本人进行了两种计算方法的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结论是“拆十法”优于“想加法算减法”。

关键词 : 耳聋学生 计算方法 比较研究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the result of teaching “abdicative subtraction beneath tiventy”by using two calculative methods
Mei Jianqing


Abstract: “The abdicative subtraction beneath twenty” in Maths book of Grade One in deaf school,Editors of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Make deaf students to learn i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hinkig about addition then workig out subtraction”.But editors of Shanghai Press make them to learn i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etaching ten”.Which is good or bad ? I've had some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the result of these two calculative methods.My conclusion is that the method of “detaching ten” is much better than the method of “thinkingabout addition then workig out subtraction”.

Key words: deaf students calculative method comparative research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的中小学校教学,都在研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我们认为这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也应当进行这方面研究,以更好地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刚入学的耳聋学生学习比较合适他们掌握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呢?
  全日制聋校数学教材第二册P 15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十几减9” ,教材中是用“想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生的;而在此之前的上海版聋校数学教材中,这一内容是教学生用“拆十法”计算的。孰优孰劣?据此,本人进行了“两种计算方法”的教学效果的比较实验,以便探索提高一年级耳聋学生二十以内退位减法教学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方法和经过
  本课题采用教育实验法进行。
  在本人执教的1998年入学的班级采用“拆十法”的教学方法;在后一年入学的班级采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教学方法。在实验前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10以内加、减法,二十以内不退位减法的测试(试题和测试时间均相同),两班学生测验成绩相当,且“十以内各数的认识”、“十以内的加、减法”、“二十以内不退位加、减法”等都是严格按全日制聋校数学实验教材的要求教学的。
  按教学进度,在两个班进行实验,两个班上课时间均为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大致的经过是:在1998年入学的班级A:让学生知道本课将通过操作学具,学习“十几减9”;B: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先数出11根小棒(一捆为红色小棒,其它的是白色小棒),要从中拿去9根,需把十根小棒拆开,再数出9根小棒拿去。然后把剩下的1根(红色)小棒和原来的1根合放在一起,两边合起来是2根。C:引导学生“说”操作过程:先让学生原原本本“说”拆分小棒的过程(注意让学生说剩下1根红色小棒,为今后压缩思维过程作好准备),再引导学生从“11根小棒减去9根小棒”过渡到“11-9”:把一捆红色小棒拆开,从10根里拿去9根,剩下的1根(红色的)加上原来的1得2,所以“11-9”等于2。D:闭上眼睛想操作过程和“11-9”的叙述过程;E:师生共同小结,强调“11-9所以得2,是从10里取掉9,再和原来的合起来成2。即用“拆十法”计算。F:再让学生计算“12-9”、“13-9”,掌握“拆十法”。G:压缩思维过程(简化思维过程)。即引导学生“说说”“十几减9”都是剩下1根(红色)的小棒,只要把这1根(红色)的小棒和十几的个位上的数加起来即可······在后一年入学的班,采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教学方法,新授前先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新授时让学生想:你们知道了9+( )=11,那么,谁知道11-9=( )呢?······
  本实验的两个班的学生年龄、智力相当(实验对象为智力正常的耳聋学生),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数相同,两班教学课时相同,课外辅导时间及个别辅导时间相当,两班学生均为住校生,即全无家教。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结束时,对两班学生用相同的试题,用相同的时间,由本人两次进行了教学的效果测验。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的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第一次只测试正确率,即不限止测试时间,第二次既测正确率又测计算的速度,即限定计算时间。

  三、实验结果
  第一次测试(共100题不限时间)结果如下(表一):

班 级 学生数 优秀率 及格率 均 分 标准差 差异性检测
1998入学班 11 82% 91% 90.5 11 P≤0.05
1999入学班 10 60% 80% 84.6 22 P≤0.05

  第二次测试(100题限时20分钟)结果如下(表二):

班 级 学生数 优秀率 及格率 规定时间内完成人数占测试人数比率 均 分 标准差 差异性检测
1998入学班 11 82% 91% 91% 92.5 12 P≤0.05
1999入学班 10 60% 70% 90% 82 24 P≤0.05

  从表(一)、表(二)可以看出,计算时间对两班学生的计算的最后成绩及优秀率影响不大;但是,从上述两表中也可看出,不论计算限时还是不限时,两班学生在计算的正确率上都有明显差异,说明两种计算方法的教学效果差异明显。即用“拆十法”的学生成绩明显好于用“想加法算减法”计算的学生的成绩。

   四、分析讨论
  (一)结论
通过实验,本人认为一年级耳聋学生计算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用“拆十法”的计算方法要优于“想加法算减法”,因此本人认为在二十以内退位减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拆十法”计算比较好。
  (二)原因分析
  ⒈本人认为,虽然用“想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思维过程比较简单,耳聋学生也容易掌握。但是耳聋学生数学由于基础差,有的学生二十以内进位加法还很不熟练,因此,“想加法算减法”有较大的困难,这是学生计算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⒉从建构主义理论看,耳聋学生借助学具学习,并进行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比看“加减法的联系”计算二十以内的减法效果好得多。当然学生掌握“拆十法”的速度要慢一些,但是让耳聋学生掌握“压缩思维过程”后(即让学生记住如“十几减9”剩下几根红色小棒),学生的计算速度会很快提高的。
  ⒊从遗忘理论看,耳聋学生学得快也遗忘得较快,学得慢相对忘得慢。“拆十法”的过程,由于学生经历过了,且有教师语言提示的支撑,即使暂遗忘,学生比较容易回忆出“拆十”的过程,也就是说即使学生忘记了计算方法,只要教师提示下大部分学生很快能回忆出的,而用“想加法算减法”就没有这一优势。
  (三)讨论
  ⒈本实验仅是在一所农村聋校中进行,在其它农村聋校,在城市聋校,实验结果是否相同,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希望有更多的特校老师参与这一实验,以便探索提高耳聋学生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效能的最有效的途径。
  ⒉在教学过程中,让耳聋学生真正掌握“拆十法”和安排适度的练习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个结论,那学生还是学不好的;如果不进行适度的练习,对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也是有较大影响的。
  ⒊本实验是在两学年中实施完成的,对实验学生又未能进行严格的筛选,对实验措施也不能很好地把握(如上课时间、课外辅导时间、个别辅导时间是否完全相同),因此,本人认为这一结论还应作一步的研究。
  ⒋用“拆十法”进行教学,可能影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但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注意这个问题,在练习课进行适度的练习,是能弥补这一不足的。

参考文献:
⒈《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教师进修编辑部1991年,P47~64。
⒉江苏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中小学教育科研 知识·方法·技术》,P213~251。
⒊王爱梅、李洪曾:《地理教学中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 知识·方法·技术》P207~212
⒋梅建青:《提高聋生计算能力的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1第1期P53~55。